装裱杂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装裱杂谈

兴证策略张启尧:“公募新规影响不能简单刻舟求剑,主动权益基金α收益显著,有望承担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重任”

作者:AB模板网   日期:2025-05-18
原文:新盛客服【威77296577】随着5月7日公募新规的实施,公募基金运营模式的改进引发了市场对行业未来生态变化的广泛讨论,同时也促使市场近期关注公募基金欠配的问题。众···

原文:

新盛客服【威77296577】随着5月7日公募新规的实施,公募基金运营模式的改进引发了市场对行业未来生态变化的广泛讨论,同时也促使市场近期关注公募基金欠配的问题。众多投资者对海外成熟市场,尤其是美股市场的共同基金发展历程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比较不应过于拘泥于过去,相较于美国主动权益基金的发展,我国主动投资未来的前景应当更加乐观。

一、从收益率角度来看,我国主动权益基金在长期多数情况下超越指数,而美国主动权益基金则多数跑输

中美主动投资的关键差异在于,美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难以超越指数,且期限越长,越容易跑输;而我国主动基金随着期限延长,超越指数的比例逐渐提高。

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在我国,过去1/3年内,由于市场整体下跌,主动权益基金超越沪深300指数的比例仅为14.84%/34.07%。但从长期来看,在5年、10年、15年的时间跨度中,有82.88%/91.03%/92.05%的主动权益基金能够超越沪深300指数。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越指数的比例在提高。

在美国,以标普1500指数为基准,1/3年内,有23.83%/9.91%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赢指数。然而,如果拉长时间至5年、10年、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的比例仅为14.09%/9.92%/6.58%。

改写后:

自5月7日公募基金新规实施以来,公募基金运营模式的优化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并促使市场关注公募基金欠配现象。众多投资者对海外,特别是美股市场的共同基金发展历程产生了兴趣。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比较不应仅限于过去。对比美国主动权益基金的发展,我国主动投资未来更具潜力。

一、从收益率的视角来看,我国主动权益基金在多数情况下长期跑赢指数,而美国主动权益基金则多数未能超越

中美主动投资的关键差异在于,美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难以超越指数,且随着期限增长,跑输指数的情况愈发普遍;相比之下,我国主动基金随着期限的延长,超越指数的比例逐渐增加。

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在我国,过去1/3年内,受市场整体下跌影响,主动权益基金超越沪深300指数的比例仅为14.84%/34.07%。然而,从长期来看,在5年、10年、15年的时间维度中,有82.88%/91.03%/92.05%的主动权益基金成功超越了沪深300指数。这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超越指数的比例逐渐提高。

在美国,以标普1500指数为基准,1/3年内,有23.83%/9.91%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赢指数。但若将时间范围扩展至5年、10年、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的比例仅为14.09%/9.92%/6.58%。

美股主动投资规模持续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表现持续落后于主流指数,资金的逐利性导致了主动与被动投资规模的此消彼长。正如我们在《美国主动基金的三种“破局之道”:2833只产品经验总结(20241204)》中所述,美国被动化趋势的持续加强,源于主动权益基金长期难以超越指数。若主动基金能超越指数,其规模更有可能保持甚至增长。在国内,尽管近三年业绩有所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相较于指数的超额收益是显著的,因此,对于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我们应当保持信心。

关于中美主动投资的核心差异及其未来展望,美国主动权益基金在获取α(超额收益)的能力上相对较弱。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α收益则更为明显。根据晨星的数据,过去十年中,美国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市场β(即系统性风险),而产品自身的α贡献较弱。归因分析显示,国别配置(即美股自身的β)是美国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而个股选择对超额收益的贡献为负。相比之下,从长期来看,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α收益则表现突出。



美国股市中的科技行业巨头高度集中,使得主动管理型基金寻找α(超额收益)变得极为困难。随着美国经济转向以科技为主导,科技产业日趋成熟,形成了“产业—股市”的良性互动,大盘科技股呈现“强者恒强”的现象。然而,当市场收益过于集中在少数几只科技股时,主动管理型基金在其余板块和个股中筛选出具有α特性的个股变得尤为困难。Hartfort Funds的研究指出,跑赢市场指数的成分股比例(即市场集中度)与主动管理型基金跑赢市场的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有趣的是,美国主动型基金似乎对投资科技板块持有疑虑。尽管自2012年至2014年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经济增长的核心逐渐转移到科技领域,并且科技股的超额回报也开始显现,然而,2000年至2006年间迅猛发展的美国主动型权益基金过度依赖于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这使得它们难以完全适应新兴科技产业所要求的高资本投入、高速增长和较高估值。因此,在过去十年中,美国主动型权益基金依然主要投资于金融等传统低估值行业。从2013年到2024年第三季度,这些基金并未显著增加对科技板块的持仓,信息技术板块的持仓一直低于指数权重。相反,金融板块的持仓则长期维持在13%至15%之间。这种现象不仅拖累了它们的收益,导致它们在业绩上落后于指数,甚至还引发了规模收缩的负面循环。


在国内市场,主动型权益基金在捕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敢于对高增长行业进行重仓配置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2012年至2021年间,尽管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保持温和,但涌现出了众多卓越产业及其相应的alpha机会,涵盖了移动互联网、消费升级、老龄化社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深入挖掘并重点投资于这些高增长行业趋势,是主动型基金实现长期超越市场表现的关键。

自2019年开始,这波高端制造业的繁荣周期中,投资者积极增加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并取得了显著收益。在2018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整个期间,积极配置股票的基金对宁德时代的持股比例从0.02%增至4.93%,持有宁德时代股票的积极配置股票基金数量占比增加了31.8%,但同期宁德时代在市场中的市值占比仅增长了1.1%。具体分析阶段,宁德时代上市初期,由于业绩波动较大且新能源产业周期尚不明朗,积极配置股票的基金对其持股并不高。然而,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尽管宁德时代的业绩和新能源车销量尚未出现明显拐点,随着产业趋势逐渐清晰,积极配置股票的基金开始持续增持宁德时代,直至2021年第二季度,这一增持动作与公司股价最快的上涨阶段相吻合。




总结如下:首先,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其经济和产业结构尚未定型,这为α机会的涌现提供了基础。其次,中国在进行主动投资时,擅长捕捉产业趋势中的α机会,并且在配置时更愿意采取超配和重仓的策略,专注于那些景气度高、成长性强的行业。这一观点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自2015年起,根据188景气比较框架(详见《188行业景气拼图:行业配置框架的重构》(20240404)),高景气行业的比重与基金重仓股的超额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最近几年,我国正处于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尽管旧的动能仍存在拖累,但诸如“新半军”等新兴产业也因产业周期性因素而呈现出边际减弱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中主动投资因缺乏依赖的α机会而面临业绩和规模的挑战。

展望未来,随着宏观经济基础逐渐回暖,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产业趋势有望崭露头角,主动投资有望重新发挥其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挖掘景气行业,并专注于捕捉结构性α机会。这有望带来业绩和规模的良性循环。

风险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风险,请参阅相关资料。


上一篇: 降息、降准、降公积金贷款利率 央行公布详细时间表
下一篇: 没有了!